同样是突破型后卫,把赵睿和郭艾伦放在一起,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2022-07-18 01:01:05 搜球吧 篮球资讯

FIBA官方把昨天赵睿对阵中国台北队的比赛精彩画面做了一个集锦。

并且在社交媒体账号配文写道:“全场比赛得到15分4篮板6助攻3抢断,效率值+22,中国队本场最高。”

同样是突破型后卫,把赵睿和郭艾伦放在一起,差别就体现出来了(1)

诚然,按照昨天的比赛表现来说,赵睿确实又打出了很多球迷熟悉的“国家队味道”。

但是,作为一个从出道就开始关注他并且对他抱有极大期望的球迷来说,到现在也觉得,赵睿的发展并没有达到该有的预期。

首先,“情绪管理”做得不到位。

上一场对阵巴林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连续吃到两个技术犯规被裁判给直接驱逐出场。

打过各种亚洲大赛,打过2019年的世界杯。

可以说赵睿并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而是一个久经洗礼的男篮中生代的中流砥柱。

而当面对裁判一些可能有些不够公正的判罚的时候,怎么一下子就能如此“失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赵睿的性格确实是属于比较火爆的那种。

这个也可以理解,但是,被裁判吹第一个技术犯规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收敛。

不应该愈演愈烈,继续喋喋不休。

别说是在国际比赛,就是在CBA,裁判也会毫不犹豫把你驱逐出场。

再说,国际比赛当中的有些吹罚尺度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是很正常的。

前文也说了,本身已经打过这么多的国际比赛了,难道连这点“常识”都不清楚?

最主要的是,作为一名后卫,对于场上的形势连个基本的判断都没有。

这一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打亚洲杯本身在后卫线上就属于人手短缺的一种情况,能够上场比赛的球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而赵睿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他的处理球和关键时刻的得分能力都是男篮最为需要的。

而在第二节比赛就用了这么一个“自爆”的方式让自己无法继续比赛。

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同时也给球队的整体计划部署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挑战。

比如徐杰和翟晓川本来赛前计划都是不登场比赛,或者适当上去“热身”一下就差不多了的。

但是因为赵睿的不理智,使得他俩只能咬牙坚持比赛,但是由于身体确实不适,所以上场之后的效果也是非常的不理想。

好在最后是赢下了巴林队,不管说是赢1分还是多少分,总算是是赢了。

如果真的输了,那赵睿就是输球的“罪魁祸首”。

原本以为在经历了2019年世界杯赛后的那件事之后,再次重返国家队的赵睿心态能够成熟了一些。

现在看来,依然还是没有。

再想想,这还是在杜锋身边待了这么多年,杜锋对于球员在场上行为是多么“苛刻”的存在,但就这都没给赵睿“扳过来”。

看来,就只能寄希望通过岁月的洗礼能够让他真正“成熟”了。

同样是突破型后卫,把赵睿和郭艾伦放在一起,差别就体现出来了(2)

其次,技术水平和出道相比并无明显提升。

亚运会对阵伊朗赵睿拿到16分,并且得分方式不但多样而且大多都还是在关键时刻。

世界杯对阵韩国队拿到16分,同样各种精彩进球镜头也是层出不穷。

世预赛对阵日本队拿到27分,当时基本感觉就无可阻挡了。

世预赛打约旦拿到20分,同样所向披靡。

亚运会对阵菲律宾,最后比赛还有不到一分钟的时候赵睿持球突破打进2分帮助中国队扳平比分。然后接下来面对有着“亚洲乔丹”之称的克拉克森直接强行突破造成了对手的犯规,走上罚球线2次罚球都稳稳命中,帮助球队领先2分。

最后菲律宾强行三分未能命中,中国队靠着赵睿在最后时刻的两次突破连拿4分获得了胜利。

可以说,这些比赛都是赵睿在国家队很有代表性的比赛。

同时也是把自己在身体这方面的优势给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很多球迷都一致认为赵睿将会是这一拨球员里面“下限”最高的球员。

然而几年的时间又过去了,赵睿相对那个时候在技术水平上并没有呈现出一个很明显的提升。

这次的世预赛对阵澳大利亚,赵睿的很多次突破都变成了无功而返,对方那些本就靠着身体立足的球员根本不把赵睿的对抗放在眼里。

而事实也证明,当赵睿真的面对这些以对抗闻名的球队的时候,他确实也没有那么好用了。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顶级的球员,就应该在这样的一场比赛里学会反思。

认真琢磨自己到底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适配”更高等级的对手。

我看了一下很多球迷的总结。

第一点,控球节奏不够好。

说白了,就是在持球行进或者突破的时候。赵睿能够拥有的变化不是很多,这样一来就无法轻易地把对手给晃开”,造成了对手和自己总是形影不离,毫无疑问这样对于体能的消耗是巨大的,而且如果对手对自己贴的非常紧,后面无论是想要传球或者上篮,难度都是非常大的,因为“干扰”太大了。

第二点,终结能力不够好。

这次的亚洲杯小组赛对阵韩国队的第一场,赵睿有很多次原本志在必得的上篮最后都没能打进。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他在最后终结的那一下确实还不够炉火纯青,甚至有几次出手都接近“直上直下”的状态了。

这不应该是一个以“技术”著称的后卫该展现出来的水准。

因为身体只是一个最基础的“辅助”,真正把球员分成不同“等级”的重要界限还是细致的“手活”。

赵睿的“手活”在很多关键的时候还是有些“硬”。

同样是突破型后卫,把赵睿和郭艾伦放在一起,差别就体现出来了(3)

个人感觉球迷们总结得非常“精准”。

这就是为什么郭艾伦现在依然是国内后卫“突破”第一档的存在。

他的运球节奏的变化包括上篮的终结能力确实是国内最强的,不会因为对手实力的变化而出现明显的“波动”。

这就说明在这两项技术上人家真的是下了苦功夫练了。

所以,赵睿还是应该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苛”一些,再好好努把力才是。

除了以上的两点,个人还想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对于体能的分布不够细致。

还拿小组赛对阵韩国队的比赛来举例子,开场的时候可谓是“重拳出击”,三分和突破真是信手拈来。

但是这样的状态就只是持续了一节多一点的时间,后面基本上就看不到了。

因为赵睿的比赛方式本身就属于“重锤型”的,每一下几乎都是在拼尽全力,如果在他的力气耗尽之前,对手倒下了,那么他就“立功”了,反之,“消失”的就是赵睿了。

所以,在赵睿第一节打出那样优秀表现的时候,也是为之捏了一把汗,因为他的能力真的不足以“统治”一整场比赛。

不知道,在后面接近三节的比赛时间里,赵睿有没有后悔自己在开场时候有些发力过猛,以至于在球队真正需要他的帮助的时候,他能做的就寥寥了。

2016年10月30日,在广东队对阵山西队的比赛中,赵睿替补登场,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秀。

到现在6年的时间过去了,亚洲各种比赛也都打遍了,国际大赛也打过一些,但是就目前这个成长速度来说还是有些慢了,包括96年出生来说,留给赵睿真正成长的时间也不多了。

什么时候,FIBA官方再出赵睿精彩比赛集锦对其表现充分夸赞,对手不是中国台北而是欧美强队,那就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