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昊被拖拽”事件谈谈国安凝聚力问题

2023-05-07 06:55:20 搜球吧 足球资讯

这不是一篇论文,也不是一篇檄文,而是一点心里话。

国安球迷总在谈“国安精神”,但其实挺“傻缺”的。不是早就告诉你们了吗:“国安,已卒”。

跟死人谈精神,你不傻缺谁傻缺?

同河南队的比赛最后,有一个镜头,成为很多球迷谈论的焦点。就是“方昊被拖拽”事件。

这个事情的现场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再回看一下: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方昊先是对跳起争顶的舒尼奇有一个侵犯犯规,然后舒尼奇非常激动的卡住方昊脖子,随后方昊顺势倒地。在国安球员与裁判和舒尼奇争执这个动作的时候,河南队两名球员用拖拽的方式抬起方昊。试图让方昊站起来未果,接着双方很多球员都来劝阻和争论,最后在裁判的出面下散开

从“方昊被拖拽”事件谈谈国安凝聚力问题(1)

这里,咱们客观说说这个短暂的镜头。

首先,方昊确实是侵犯舒尼奇,犯规,没的说。而且这个犯规看似动作不大,其实危险性不小,因为舒尼奇起跳后,如果在空中被侵犯失去平衡,若刷下来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受伤。

其次,舒尼奇卡方昊的脖子,可以理解,但行为不当,可以出示黄牌甚至红牌。说可以理解,一方面是前面说的,这个动作危险性比较大,另一方面河南队落后,舒尼奇很着急。但不管再怎么说,舒尼奇行为属于非体育暴力行为,虽然情节较轻,但完全可以出示红牌,而最后裁判只给了黄牌。

在这里插一句别的话题,就是裁判为什么只给了这个锁喉黄牌。显然,这位裁判不是马宁那种手很严、权威性很强的裁判,他给黄牌是手软了,而手软的原因也是他自己觉得理亏。

理亏的原因是此前河南队的一次投诉,这个投诉其实是由国安那个全场比赛基本隐身的外援阿代米引起的。

起因是,阿代米在一次拼抢中倒地,加上体能消耗加大,于是阿代米就退场了。转播镜头显示,阿代米并没有在场上或者场地边接受队医治疗,而是一屁股坐在了国安的替补席上。当时转播的解说员还在说,“国安这个时候其实是少打一人”。

但是很奇怪的是,没一会儿,阿代米又回来了,而转播画面中并没有出现裁判同意阿代米进场的画面。这就是河南队争议的焦点,阿代米自己下去了,然后又自己回来了,太随便了吧!

腾讯体育现场解说员也质疑阿代米的行为和裁判的处理。赛后,连老国安球员李洪政也说阿代米这种行为,“就跟踢野球似的”。

现场裁判在面对河南队抗议的时候,有一个手指耳机的动作,似乎是说他通过对讲系统同意阿代米回来,但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只有裁判自己明白。所以,裁判后来的哨就有点拉偏手的感觉,判罚舒尼奇的锁喉动作,明显手软。这个裁判说白了就是想和稀泥,结果两边不讨好。

先不说阿代米“踢野球”这个事情,咱们回到正题上来。

前面说了,方昊冲撞舒尼奇肯定是犯规,而且确实危险。舒尼奇锁喉方昊可以理解,但绝对是暴力,应该处罚。这是“拖拽方昊事件”的开始。而后,方昊痛苦的躺在地上。

咱们实话实说,方昊确实有“佯装”的成分,因为当时国安领先,又是舒尼奇暴力犯规在先,方昊躺在地上可以拖延时间,也可以把舒尼奇的动作效应放大,争取让裁判给舒尼奇红牌。

而这种“佯装”显然对于河南队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他们第一怕浪费时间,第二怕裁判看到方昊很痛苦给舒尼奇红牌。于是,河南队球员就过去试图拽起方昊。其实那个意思很简单:“快起来,别装了”。

但方昊这个时候肯定要装到底,于是就往下一摊,河南球员就往上一拽,就出现了后来“拖拽方昊”的画面。

现在,方昊、舒尼奇、河南队拖拽方昊的两名球员以及裁判的内心想法,基本上都可以揣摩清晰了,那么就可以进入到国安球迷比较关注的话题上来——这个时候,国安球员都去哪儿了?都干了些什么?

赛后,有长期关注国安的自媒体提到这个细节,说方昊“一个刚来北京的小孩”被欺负了,球场上的老大哥没人出头,还说“谁出头谁才配带队长袖标”。

对于这位自媒体的评论,他的想法,其实是可以得到北京球迷赞同的,但现实情况其实跟理想相差很远。可以送给这位自媒体的朋友一句话: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我们再看一遍当时国安球员都有谁,都在干什么?

当时,方昊和舒尼奇发生冲突的时候,距离方昊最近的是右路的冯博轩,然后是身后的高天意,再然后是左路的韩国外援姜祥佑。其他球员都没有出现在画面中,但可以知道当时在场上的人还包括:中场球员池忠国、索萨,然后就是最后面的四个后卫,右边后卫也是带着队长袖标的王刚、左边后卫李磊、中卫恩加德久和柏杨,以及门将韩佳奇。

从视频中看,冲突发生后。冯博轩、高天意和姜祥佑第一时间举手示意裁判,表示舒尼奇有暴力动作,其中距离裁判最近的高天意跟裁判交流,此时河南球员也围了过来,冯博轩一开始也去找裁判,姜祥佑也想过来跟裁判交流,但都没有围裁判。后来,索萨也过来围住裁判。

而正是在国安球员把注意力都放在裁判身上的时候,河南队“拖拽方昊”。在这个时候,冯博轩站在外围伸手,想上前又没有上。姜祥佑也伸手,但只是慢慢走过去,也没有去拉拖拽方昊的人。真正快步走上前去给方昊解围,保护方昊的,第一个是池忠国,第二个跑过来的是李磊,然后是王刚和柏杨。

最后,把方昊“抱在怀里保护”的,一个是池忠国,一个是李磊,然后是后来过来的王刚。冯博轩和柏杨在在河南球员的外围劝架。最后,裁判过来息事宁人,事态已经被控制后,冯博轩和姜祥佑最先离开。然后李磊离开,王刚跟裁判交涉去了,方昊躺在上,还是池忠国低头问候了他一下,最后离开方昊的是柏杨。

我们可以根据国安球员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分一下类。

全程没有参与争端的:韩佳奇、恩加德久


只找裁判,没关注方昊的:高天意、索萨


关注到方昊没伸手保护的:冯博轩、姜祥佑


保护方昊的依次是:池忠国、李磊、王刚、柏杨

客观来说,自媒体和球迷质疑“没人保护方昊”这也不完全正确。作为场上的老队员,池忠国、李磊和队长王刚都过去了。只不过因为他们距离事发地太远,而从舒尼奇锁喉到河南队球员拖拽方昊,其实就十几秒的时间,所以池忠国、李磊、王刚这几名老队员赶过去慢了点,也是正常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确实“没人为方昊出头”这也是事实。自媒体和球迷说的“出头”,就是方昊受了欺负,得有人带头被找回来。于是,今天就有球迷又把徐云龙瞪眼、周挺掐李建滨、邵佳一按柏佳骏这样的图片贴出来了。

问题是为什么没人出头了?这里面有些东西值得玩味。

自媒体人质疑的一点是:“方昊是个刚来北京的小孩”挨欺负了,没人管。但他可能忘了,国安场上绝大部分人也都是“刚来北京的小孩”。

除去三个外援恩加德久、索萨和姜祥佑不谈,他们外援来中国踢球,是为了赚钱的,人家不是为了来这里帮你出头的。他们先不算。

再然后就是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冯博轩、高天意两人,他俩不是“新来北京的小孩”吗?高天意来国安才两年,今年是他第一次在工体踢球。

至于冯博轩,先不说他本来就是从河南建业过来的。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国安16号是谁?有人能在1秒钟之内回答出来吗?昨天国安换人的时候,我一个看国安看了30年的国安球迷,看见背号16号,居然痴呆了,16号是谁?我第一时间想的是方昊,后来觉得不对,方昊是18号。然后我就想起了河大成、黄博文、李洪政……

从“方昊被拖拽”事件谈谈国安凝聚力问题(2)

说句实在话,你也非得让高天意和冯博轩继承国安精神,在场上敢于“死磕”,他们自己都懵逼。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柏杨。

别说高天意、柏杨和冯博轩,就连北京人韩佳奇,不也是“刚来北京的小孩”?他离开北京都多少年了,不在北京的日子比在北京的日子都一点不少。

张稀哲被换下后,场上在北京生活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李磊了。他2015年加盟国安,到今天8年了,不过中间有两年出国留洋,满打满算在北京也就是5、6年的时间。张稀哲下场后的队长袖标给了王刚,王刚是2019年来的国安,踢了一年就疫情了,然后就赛会制了。当然,王刚之前也在北京,但那是在北京人和——一支被辱骂为“流浪狗”的球队。还有就是池忠国了,他是2018年来的北京,到今年5年了。

从某些角度来说,李磊、池忠国和王刚肯定不是“刚来北京的小孩”,但说是“来北京没几年的老孩”,也绝不是为他们开脱吧。

球队里,真正不是“刚来北京”的,就三人,一个大侯,一个稀哲,还一个老朴。他们都在替补席上呢,不便参与这种事。当然,这仨人也不是周挺那个脾气,或者说他们以前曾经是这个脾气,但现在没了。

别忘了,朴成刚来国安的时候,跟“四大恶人”之一的秦升顶过牛。张稀哲曾经给挑衅欠招的陈雷一个大逼斗。包括在场上的李磊,当年也是指着保利尼奥鼻子骂街的主。

从“方昊被拖拽”事件谈谈国安凝聚力问题(3)

为什么他们都变了,都不出头了?

一方面当然是他们年龄都不小了,没有以前那么冲动了,这个是事实。在生活中你就会发现,40岁的人肯定不会像20岁的人那样血气方刚了。所以不是有一句话叫:中年才识林教头。

国安年龄偏大,这也是现在没有冲劲的原因之一,这不可否认。但这不是最关键的。

因为当年徐云龙、邵佳一、周挺,包括马季奇、张辛昕、杨智他们在的时候,年龄也都不小了,他们怎么还“打得动”?显然,还有更关键的因素。

这个关键因素叫“人际关系”,也叫“情感连接”。

现在国安这支球队的球员之间,大多数人并没有建立起来牢固的情感链接。

在球迷中总是喜欢说一句话:穿上绿色球衣就是咱国安的人。这句话听起来提气,但实际上也就是一说一听罢了。最简单的一个测试,还是哪道题,现在问你国安的16号是谁,18号是谁,你能不假思索的脱罪而出吗?30年前的时候,很多国安球迷能把国安队员从1号符宾到23号吴春来倒背如流,现在,谁有这个本事?

从“方昊被拖拽”事件谈谈国安凝聚力问题(4)

简单来说,就方昊这个“刚来北京的小孩”,他如果明天被租借到别的球队,有几个球迷会关注他?又有几个国安球员还会跟他交流?他们之间恐怕连“点赞之交”都未必有。

从心理学的理论上来说,人际交往主要跟五大因素有关:

第一,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

第二,相似性与同质因素

第三,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

第四,能力与专长因素

第五,仪表

在这五点钟,前三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里主要是人际距离和交往频率,第二点里包括年龄相似性、社会背景相似性、认知相似性、目标利益相似性。第三点里,最重要的是性格和气质。

回到国安来说,我们用以上三点来审视全队,会发现问题的所在。国安球员之间的人际距离和交往频率其实并不高,虽然他们每天训练朝夕相处在一起,但哪个队不是这样的呢?关键是,国安队中95%的球员在一起不超过5年,这在中超乃至全世界各队中都是极为少见的。从第二点来说,国安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球员的年龄跨度较大,社会背景不同,认知、目标更是天差地别。然后从性格和气质来说,更是难以统一。

过去,我们都知道徐云龙和杨璞的关系特别好,他们俩是从小的队友,就算不是“光屁股的朋友”也是在一起除了十年二十年,这种交往频率和人际距离,是很关键的。除了交往频率和人际距离外,徐云龙和杨璞在性格互补、年龄相似、认知相似、背景相似等方面也有很强的链接。

从“方昊被拖拽”事件谈谈国安凝聚力问题(5)

过去,我们还知道,邵佳一和陶伟虽然也被称为“京城四少”,但他俩和徐云龙、杨璞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但这不代表邵佳一、陶伟和徐杨之间的人际关系就弱。因为他们可能只是性格不是很匹配,或者爱好不一样。但交往频率和人际距离方面仍然是现在的国安球员远远无法比拟的。

同理,过去国安球员的杨智、郎征、周挺、张辛昕,还有年龄小一点的于洋、侯森、王皓、杨运、朴成、张稀哲、雷腾龙、李涵博等等等等,他们都是如此。他们在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三点中,都比现在的球员有多太多的优势。

所以,当初周挺会为李涵博出头,于洋会为阿雷出头,都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俱乐部青训球员的重要性。因为,第一点,青训球员无论他们年龄多小,都不是“刚来北京的小孩”。第二点,他们和年龄大于自己或者小于自己的梯队成员有着更多的交往频率和人际距离,他们从小就在一起比赛,从小就在一起训练。小队员看老队员比赛,老队员叫小队员训练。而且他们在一个俱乐部,也容易形成相似的认知结构和社会背景。

根据这个人际关系理论,我们其实都可以想象一下,国安球员现在的人际关系是否紧密,谁跟谁的关系可能会很紧密。

比如,大侯和李磊关系特别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李磊去瑞士踢球,侯森哭的稀里哗啦。为什么,因为李磊从2015年来国安,就跟大侯在一个宿舍住,在6、7年的时间里,两个人在交往频率和人际距离上非常之近。而且李磊能够放弃很多中超球队的诱惑,说到做到回到国安效力,也证明了他的人品,这与大侯那种为国安为家乡的坚守一样,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上是统一的。

从“方昊被拖拽”事件谈谈国安凝聚力问题(6)

由大侯和李磊,再往外扩展,可以想象的是,张稀哲跟他们的关系也必然不错。因为张稀哲跟侯森一样都是国安青训培养出来的,在球队里相处了十多年的时间,张稀哲和李磊还是国青队时的队友,此前也有交集。

再往外扩散,可能就是朴成了。朴成在国安的时间也很长,这也是人际距离和交往频率的作用。有朴成,就可能有池忠国,他们毕竟是有比较相似的社会文化和背景。

再往外延展,可能就很难了。王刚和张呈栋或许会有一些。毕竟他们和侯森、朴成以前字国青队一起效力过,年龄相仿,在国安的时间也不算太短。

除了这几名球员外,其他的球员基本上互相之间就很难再找到以上人际交往的关键三点。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来到国安有不同的目标,人际距离和交往频次都不够多。

本来,在侯森、李磊、张稀哲、朴成这些球员之外,可能还有于洋、巴顿、郭全博,因为于洋和侯森是梯队的队友,跟朴成、王刚、侯森又是国青队的队友,他们的人际距离和交往频率也不算少。郭全博是张稀哲的老乡,也是梯队小弟。巴顿同样是梯队球员,很小就跟几位老大哥有交集。这是可以形成一个有国安文化的核心团体的。

咱们假设一个场面,方昊在场上被欺负,李磊、王刚可能不会给他出头。但如果巴顿、小郭在场上被欺负,于洋、稀哲肯定会给他出头。或者说后者的概率一定大于前者。

为什么?因为巴顿、小郭就是大侯、稀哲的小弟,这是撇不开的关系。而方昊可能会管李磊、王刚叫哥,但那只是一种尊重,而不是情感上的实际链接。

此外,还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北京国安没有了国安精神,是因为“北京人太少”了。这其实是错误的,是狭隘的。

中赫接手后,周金辉董事长一直强调“北京元素”,为此刘欢回来了,刘国博来了,田玉达来了,现在韩佳奇也来了。这四个所谓的北京人,他们的籍贯可能是北京,但是他们对于北京的情感链接,未必就比张稀哲更强。虽然,他们可能都有共同的理想是为国安踢球,但这只是人际关系的第三点中的一个小点“有共同利益目标”。而且,他们互相之间,以及他们和国安梯队球员之间的人际链接也未必紧密。

刘欢是北京人,但他不是国安青训出来的,跟侯森、杨运他们没什么交集,刘欢刘乐兄弟在早期是华夏飞鹰训练出来的,然后就去外地走南闯北了。韩佳奇以前是朗跃青训俱乐部的,但很小就离开北京出国了,然后在广州踢球。刘国博和田玉达是出生在北京不假,但也是很小就离开北京去别的青训梯队了。

国安的“引进北京球员计划”其实最后是失败了,并没有为国安找回来凝聚力和精神力。

所以,为什么现在的国安没有所谓的“国安精神”了?为什么现在的国安没人“出头”了?为什么现在的国安没有凝聚力了?

很简单,“人心散了”!

自然,“队伍不好带了”!

这个时候,你再再吵吵国安精神,是不是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