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刺激中国球员留洋?足协的如意算盘,这次又要落空

2020-11-19 12:08:40 搜球吧 足球资讯

最近,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谈话中透露,未来将进一步推出相关措施,来削减和限制足球俱乐部的投资。而根据媒体的报道,足协计划在将来,把本土球员的薪水削减到税前500万元,外援的薪水也将减至税前300万欧元。相比于现行的标准,足协新一轮的“降薪令”无疑更加严格。

降薪无助球员留洋

足协之所以一心希望推动球员降薪,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像陈戌源强调的那样,要限制俱乐部无限制的投资,让更多俱乐部“活下去”。这看似是在为投资人着想,但是据了解,足协此举仅得到了1/3俱乐部的支持,看上去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降薪刺激中国球员留洋?足协的如意算盘,这次又要落空(1)

第二个原因,是足协一直期望通过降薪,来刺激更多中国球员“留洋”。在中国足坛长期存在一种说法,那就是高薪消磨了中国球员留洋的热情,只有降薪,才能重新激发球员走出国门的动力。但这只是一种片面化的解读,降薪究竟能不能刺激留洋,历史其实早已经给出了答案。

中国球员的待遇大幅度上涨,也就最近不到10年的事情。在职业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少部分“明星级”球员,绝大多数球员的收入其实并不高。尤其是在21世纪最初几年、中超成立前期,受投资寒潮和大环境恶化的影响。很多中国球员的收入“朝不保夕”,甚至不比普通上班族高多少。

降薪刺激中国球员留洋?足协的如意算盘,这次又要落空(2)

然而就是这种“低到尘埃”的环境,也没有让中国球员走出国门。以2004~2011年三届亚洲杯中国队的名单为例子,海外球员所占的比例一直非常低。04亚洲杯,国足只有两名在欧洲踢球的球员;07年是四人,这已经是极限了”;而到了2011年,海外球员只剩下蒿俊闵一人。

由此可见,留洋,对于中国球员来说,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极少数人的选择,这与待遇的高低关系不大。如果足协认为降薪是刺激球员留洋的一种手段,那注定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国外经验难以借鉴

毫无疑问,“留洋”是中国足球能够实现腾飞的一条捷径。但是,中国足球究竟能不能走这条捷径,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一个竞技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但凡谈起“留洋”,我们就会联想到巴西和日本的例子,这两个国家都有大批球员散落海外。但中国足球是否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未必。

降薪刺激中国球员留洋?足协的如意算盘,这次又要落空(3)

以巴西为例,人们或许只看到众多球员出身贫民窟、为了更高的薪水而选择留洋淘金;却忽略了巴西作为足球王国,他们的球员在全球各级别联赛炙手可热的事实。凭借巴西足球良好的口碑,巴西球员可以相对轻松的在海外找到工作;而作为以混血和移民为主的葡语国家,巴西球员也更容易接受欧洲国家的生活环境。而中国球员呢?

日本同样是个很难被中国足球复制的例子。目前日本国家队的主力架构基本由海外球员组成,而支撑起这一切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留洋潮”,大批日本球员走出国门。不过,日本从来没有通过限薪手段倒逼球员留洋,在J联赛,本土明星一般年入都在1亿日元以上,折算下来可超过100万欧元;一般主力薪水也能达到30万~60万欧元左右。但日本有众多散布在欧洲三、四线联赛和小球会效力的球员,相比于日本国内,他们可争取的薪水实际上是下降的。

因此,日本球员留洋不是为了涨薪,更不是因为在国内赚不到钱被迫无奈。曾在中国工作的日本“青训教父”拜尔就曾说,他理解为什么中国球员不出国。因为相比日本,中国球员的生活压力更大、得到的保障更少,自然也就更在乎金钱。日本社会福利很高,很多球员生活压力不大,可以支撑其前往欧洲“打零工”。而在中国,至少现阶段,这是很难出现的情况。

降薪刺激中国球员留洋?足协的如意算盘,这次又要落空(4)

实际上,在中国足坛真心愿意留洋的,目前只有这么两种球员:一是像张玉宁这样家里不缺钱,自愿去欧洲寻求梦想的;二是像范志毅、武磊、郑智这样的大佬,本身已经赚够了钱,可以去欧洲实现更高的追求。而对于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出身的球员来说,他们苦练十年换来的短暂而又宝贵的职业生涯。让他们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养家糊口的角度,都很难冒留洋的风险。

其实,对于当前的中国足球来说,未来发展的道路已经十分明确:发展青训,扩大足球人口和选材规模,这才是当务之急;至于每年应该送多少球员留洋,至少就现阶段而言,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既然如此,足协此番的降薪措施能否收到效果,前途似乎并不那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