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

2020-12-18 15:44:41 搜球吧 足球资讯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1)
记者陈永梅州五华报道 进入12月份,中国足球青训进入了冬训期,数百支青训球队在全国各地进行着冬训,每天都有很多青少年的比赛在进行。但在12月14日这一天,中国足协出台了无数职业联赛新政,引爆了中国足坛。这个新政其实对于中国足球青训并不是很友好:压缩开支其实很容易损害青训的投入,此外明确的限薪政策很容易给社会,尤其是青训球员家长、潜在的青训球员家长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这就需要中国足协给出更多的青训鼓励性政策。
那么,中国足球青训的问题是政策的问题吗?恰恰相反,中国足球青训从来不缺政策:首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就是最好的政策;具体到足协的青训政策,2020年11月26日,《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大纲》也正式公布;包括其他青训政策,如培训补偿、联合机制补偿,早就在《中国足协球员身份与转会管理规定》的各个版本中有清晰的规定;包括中国足协也推出了“娃娃足球工程”,在开始重视6到12岁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之后,进一步下探到3到6岁的儿童足球培养。甚至就在今天,中国足协发布的《中国足球协会关于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八项措施中也提出了“大力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五条内容。
但中国足球青训真正缺失的不是政策,是执行,是重视!(本文为《中国足球青训忧思》下篇,更多“青训忧思”细节请关注本期推送二条)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2)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3) 被忽视的“联合机制补偿”,鲁能补偿到现在还被欠着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2019年,一名鲁能青训出品的球员,从一家俱乐部(非鲁能)转会到另一家俱乐部,按照规定,新俱乐部应该向鲁能足校支付联合机制补偿,但是,鲁能索要了半天,硬是没要来。
这事儿就这么一直拖着,等到2020赛季这个球员从这家俱乐部又转会到了另一家俱乐部,鲁能足校仍旧没有收到联合机制补偿,然后2020赛季打完了,鲁能足校还是没拿到联合机制补偿。
说起这个事,鲁能一把鼻涕一把泪,是的,鲁能可以向中国足协申诉,但也不能整天申诉啊。另外,申诉足协也不一定管,还有就是,足协管了,这个俱乐部就是不给,你又能怎么办?
很可笑的是,理论上,新俱乐部应该拿着球员培养记录主动支付(无法联系另说),但现在却需要青训机构主动发函确认,甚至要三次(确认转会球员,确认培养年限及证明材料,确认联合机制补偿金额)发函确认,才可以理论上拿到联合机制补偿。
其实,记者一直认为有一个非常好的、一劳永逸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将联合机制补偿支付完毕作为转会成功的先决条件,否则转会不予完成。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4)
而且还可以出台人性化的补充方案,因为有些转会是联赛前夕才操作。支付联合机制补偿有时间上的困难,足协可以出台规定:球员可以获得一个月的比赛权,一个月内联合机制补偿支付完毕,球员继续参赛,一个月内不能支付完毕,即日起停止球员参赛资格,直到联合机制补偿支付完毕,作为惩罚,在支付完毕之日起,该球员要停止两个月的比赛资格。
如果有这样的规定,哪个俱乐部还能拖欠联合机制补偿呢?
记者就此和足协方面的人士进行了沟通,足协方面的人士也认可这个办法,但提到了三个难点:其一,现在仍旧有部分球员注册信息不全或者不规范,有的青训俱乐部根本没有懂注册的人士,有了之后,相关证据也很难保全;第二,全国性大数据系统也不健全;第三,青训机构之间存在“转会费”,有了转会费,两家青训机构就“培养年限”问题就产生了分歧,足协也很头疼。
但注册信息终究会越来越完善,全国性、涵盖教育机构的球员大数据系统也注定会建立,这个大数据系统建立后,青训机构就不需要保全证据,按图索骥即可,至于青训机构“转会费”和“培养年限”是否转移的问题可以出台详细规定,甚至可以一刀切:培养年限不可转移。
所以现阶段,中国足协可以在“搁置争议”的前提下出台“将联合机制补偿支付完毕作为转会成功的先决条件”的条款。注册信息不全、注册机构无法联系、“转会费”涉及的“培养年限”问题都可以作为“争议问题”,不影响正常注册,“争议问题”由足协仲裁,无法仲裁继续搁置,但没有问题的,比如鲁能足校的相关信息非常全面,不支付,不予转会成功。等以后原来越正规了,青训机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5)
其实,不重视联合机制补偿的事情远不止如此。
中国足协出台的内援转会调节费条款,就是中国足协历次以来出台政策中少见的“毒瘤条款”(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有了支出帽,这个政策没有什么必要性;其次,此前一段时间内援转会都远不止2000万,未来仍旧会有超2000万球员,足协这个政策是逼俱乐部造假;再次,造假之后,严重损害青训俱乐部的利益。
此前,一名球员加盟一家豪门俱乐部,实际转会费是1个亿,按照规定,联合机制补偿的数额是其中的5%,即500万。但这家新俱乐部按照“内援转会调节费”条款,给足协上报的转会费是2000万,联合机制补偿一下子变成了100万——这家新俱乐部倒是很利索地支付了联合机制补偿,按照2000万的标准。然后,多家青训机构,原本应该拿到的500万联合机制补偿变成了100万,剩下的400万,被中国足协的“毒瘤政策”给弄没了。
这400万,可以培养出多少孩子啊!
是不是很可笑?问题是,足协的新政倒是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但这个“毒瘤政策”至今还没废除呢!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6)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7) 足协的重心从不在青训,出台政策只是装装样子 
为什么执行不力?因为不重视。
其实,很多青少年会议,综合会议,与会人员都在控诉联合机制补偿,一次核心议题是青超联赛成立的青少年委员会会议,会议的大部分时间竟然是各方倾诉联合机制补偿得不到重视,有鲁能、绿城等知名青训机构,有大连足协、成都足协的负责人、有北三高的负责人,也有河南省教育厅体卫处的负责人,简直是群情激奋。后来足协的其他会议,话题之一仍旧是联合机制补偿。
然而,又能怎么样呢?
很多足协的重量级领导(一把手,或者足协拥有实权的人士),对于青训往往是喊口号,这个口号是必须喊的,因为这是中国足球的根本啊,不喊口号不称职啊。但是,真正重视吗?不能说完全忽视,但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重视。原因很简单: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苦差事,别说干个三五年了,就是干十来年,都未必等到硕果累累的时刻。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8)
有一位足协领导,记者对他至今非常尊重,他就是李毓毅,他曾经是足协拥有实权的领导,在任期间推动了一系列职业联赛改革,但他同样做了一件事情:推动了周末周赛制青超联赛的成立。我们前面说了,青超联赛赛制是有问题的,但这是中国足球的问题,赛制本身是大方向,而推动这个青超联赛成立,一直是国内青训人士的呼声,但足协一直都不做,最终李毓毅主抓,连续开了无数个会议,最终把青超确定了下来。
李毓毅还说过这样的话:“青训补偿的问题欢迎大家来找我。”他还说:“我们在努力创造条件,让补偿可以落地,青训补偿将和准入制度挂钩,拒绝青训补偿的俱乐部将不能参加职业联赛。”后来,鲁能找到了他,他真的是去帮足协一家一家去要了,然后,鲁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拿到了200多万的联合机制补偿。
他经手出台了很多职业联赛政策,而他对青训,是发自内心的重视。
但这样位高权重又发自内心重视青训的足协领导很少见。当然,足协一直有领导负责青训,历届、历年都有,他们要么是足协副主席,要么是足协执委,看似很有地位,但实际上,位高权不重,他们的声音,没有多少人会真正重视。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9)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两年政策是不是很多?但是,2019年,“中国足协技术发展大会”(原“中国足协教练员大会”)没有召开,这是统一足球理念的大会,中国足协,忘了,或者忙不过来。2019年,中国足协没有举办“青训会议”(上图为2019年1月召开的2018年总结会议),此前连续两年都召开了,中国足协,又忘了,或者又忙不过来。
这叫重视青训吗?
理想的状态下,职业联赛,交给职业联盟就行(你看,我们连职业联盟都还没成立)。青训,才是真正需要中国足协重视的,没有青训,你再重视国家队,一点用没有。所以,关于青训,中国足协必须树立的一个观念,那就是:青训就是一把手工程,就是足协主席,至少是足协绝对核心的领导亲自主抓的。
它应该在每一天足协主席案头文件的最上面,它压在了下面,你这一天就白干了;
它应该是每一天足协主席相关决策的最优先,它排在了后面,你这一天又白干了;
它应该在每一份工作报告的最上面,它压在了下面,所有的报告就都是扯淡;
它应该在每一个会议的最优先序列,它排在了后面,所有的会议就都是闹剧;
它应该是每一项政策的最核心,任何保护不了青训的政策,活该被骂。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10)
不把青训放在第一位的足协主席不是好主席(11)
 马拉多纳纪念特刊,扫码认购 

编辑 | 把球给我我要回家 图片 | 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