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

2022-01-27 19:07:13 搜球吧 综合体育

“这技术想稳定吃分,真不是一般人能练出来的”!自从勇士夺冠以后,魔球理论就比较盛行!魔球理论推崇三分和突破,中投是性价比最低的得分方式!

当然魔球有缺点,因为三分的命中率不可控。球队在比分焦灼的时刻(特别是季后赛、总决赛)中投还是决定比赛走向的关键武器!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1)

与中投相比,翻身后仰中距离跳投的难度呈几何级上升!与其练习这项技术还不如练练三分、后撤步、急停跳投和接球投篮!

但是,一项技术既然一直有人用,肯定是有原因的!翻身后仰中距离,练好之后带来的收益也是其他技术所不能比较的!想象一下!在总决赛最后时刻,乔丹不断无视防守接球后仰翻身跳投命中!而你的三分命中率越来越低(体力下降等多方面原因),中投不断被干扰(内线更是别想进)你有赢的希望吗?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2)

你以为这个招式很简单吗,科比乔丹做起来简单,但有很多前提条件。

第一,身高够,你让库里这个身高臂展做这个动作,大概率跟得上可以给予干扰,他们俩都是完美的分卫身高,对上小前锋都不怂。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3)

第二,力量足,他们对抗那一下你以为平平无奇,但就是这一下,对面不发力根本顶不住,一发力就跳不起来了,借你这点力,我顺势一个转身,你不可能跟得上,等于无干扰投篮。比较极端的你可以看看詹姆斯对抗后的投篮,对面根本跳不起来,他的力量比科比乔丹都要强。

第三,灵活度,你打球可以试试这个招数,看看你的动作有多慢多不流畅,如果东西不够快,力量不足,别人很容易跟上来就是一个大冒。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4)

第四,不实用,你说没事拿这个得分,你不累吗?我叫个挡拆是多难?如果不是要打开僵局,这招还是少用为妙。季后赛的记录好像是詹姆斯打猛龙的7个,这次数低得可怜,也意味着他确实效率低。

第五,NBA现在球星质量确实下滑了,现在联盟顶级球星全部30+,年轻的就是字母哥跟约老师,大帝和东契奇还没啥荣誉,所以这招能用的人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5)

季后赛可以看到,常规赛比较少。

常规赛吃节奏,往往三分球可以拿到更高的效率,所以不需要这种高难度的得分手段。叫一个掩护,出手即可,现在联盟的趋势就是这样,打快,三分出手的比重增加了很多,能够有效得分,而中投确实少了,更不要说背身后仰了。

季后赛就不一样了。各项强度提升上来之后,三分球的稳定性就会差一些,效率也会下降,还记得火箭那场比赛吧,投了n个三分就是不进...这时候需要很硬的技术手段了。背身单打,往往可以吸引防守包夹,更有助于形成多打少的局面,然后分球得分,一般这是老詹的打法。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6)

说说唠嗑这类型,经常背身单打,然后还能在包夹中得分,你觉得这是运气吗?这是技术和意识的呈现,唠嗑的背身,可以无视防守球员,因为他有出众的技术,脚步更是出神入化,一身假动作,晃肩的虚晃更是潇洒自如,给防守者造成太大的精神压力了......

还记得马刺当初怎么防守唠嗑的,包夹,不惜一切代价,为啥,因为唠嗑一人能够用中投结束战斗。然后对待老詹,就是不包夹,你投吧,反正杀伤力也不大......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7)

现在有这种技术的球员也比较少。毕竟拖节奏呀。看看恩比德,就是典型的背身单打人物,得分效率也是很高了..…..然后还有德罗赞,卡哇伊,安东尼,杜兰特这些,看看哪一个不是经过多年的洗礼,才掌握这种纯熟的技术的,杜兰特之前很少背身的,后期才开发出来的。安东尼则是一直都有背身技术。目前比较赏心悦目的背身也就安东尼,恩比德了.......卡哇伊还缺少一些柔韧性。

当然,这跟联盟的趋势有很大关系的,一个三分准的内线和一个只会背身的内线,你说会选谁...一个三分准的外线和一个喜欢背身单打的外线,会选谁?所以现役的球员,想练习这种技术,有些难。没有好的师傅,学习也很慢。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8)

况且背身后仰对力量,柔韧性的要求很高,往往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练习才会有效果,不像三分钟,出的效果比较快。

莫名其妙后仰那叫投篮挺胸,属于投篮发力问题的范畴。一定程度上,是不好的。

带有实用价值的—般几种应用场景:

1.急停,漂移类。

2背身,翻身类。

第一类现在用的也不少,因为难度并不大,甚至急停的时候还能借力防守人,结合后撤步°本就很好用,野球场都不少见。比如前几天德罗赞°那个绝杀三分就是。前两年伦纳那个绝杀长两分其实也是。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9)

第二类才是重点。

第二类用得少,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版本问题,节奏快面框多错位多的环境下,真正意义的非内线球员低位背身单挑(内线球员一般更靠近篮筐,终结手段很少向外转的投射),已经可以划进古典的技术范畴了,这是好听的,说难听点,过时了。二则是技术本身,可以这么说。背身的翻身后仰,几乎是集合了篮球进攻技术所有难点的一项技术,对前置的要位有要求(要位°要深又不能太深,要防止对方绕前,毕竟你不是最高的高度,还要清空一侧,防止协防绕后偷球),对要位后的身体感知有要求(后背靠对方,又要控制住重心,还要凭试探性发力判断对方动向),对过程中的对抗能力有要求(理论上要依靠纯身体力量拱进去,还要在起跳前带动对方节奏,要靠掉对方重心还要确保自己重心不丢失),然后翻身,起跳,保持平衡,稳定投射(这个环节对核心力量,起跳高度—几乎是纯粹依赖小腿的瞬间弹跳,以及投射基本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10)

这么说吧,这项技术使用起来,同样是两分,但几乎有些最高的战术前置成本,以及最低的容错率(算是押宝巨星单挑),同时使用起来难度远不是看上去那么轻松写意。所以他现在成了个别天赋优秀技术过硬的巨星球员或是干脆定位于单挑得分手的球员的非常规杀人武器,而不是被大规模在常规技战术里。

插一句嘴,我所见过的典型的锋卫摇摆人或者侧翼球员里,后仰跳投°这东西真的就分三档。

为什么现在NBA的球星,很少用翻身后仰中距离了呢?(11)

第一档是乔老爷,这没辙。他的优势在于身体实在是太好了,靠这一下,太扎实了,靠完翻身的步幅也是很夸张,关键是跨了那么大一步以后,居然轻轻一点,整个人就腾一下起来了,起来以后腰腹简直跟怪物一样绷得跟铁棍一样,整个人在空中的姿态几乎是一瞬间定住的,用我教练的话说,像坐在—张凳子上一样稳。硬手的手型也特别适合这种对抗后的跳投。简直了。

第二档就是唠嗑,他在地面的所有动作都不比乔丹差。甚至可以说,他的假动作,脚步,比乔丹更华丽,更繁复((实际上是因为科比要不到乔丹那么深的接球位置,身体力量也不如乔丹扎实)但起跳以后,差距就出来了,科比不论是高度,还是身体姿态的稳定性,都远逊乔丹。给人的感觉,就是乔丹硬朗的,攒着劲的,科比整个人是散开的,脚是乱甩的。

第三档就是剩下的球员了,和上面两位差远了。对了还有第四档。湖人某个三十七岁的老秀子,丑是真的丑。我看他打篮球十九年了,真的是。一言难尽。反正基本没有一个环节是对的,但特么就是能蒙进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