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中甲刹车,不冲超理由让足协脸红:中性名让我们望而止步

2021-12-09 14:24:16 搜球吧 足球资讯

中超联赛将于12月12日开始,但是中甲联赛却已经激战正酣。可是球迷们在观看比赛的时候,忽然发现这样一件怪事:先前势头正猛的球队,冲超有望的球队,忽然开始了大刹车,不是输球就是平球!

球迷大呼看不懂,一头雾水:在球迷的眼里,冲超应该是球队的首选,应该是球队的追求,也是球迷最希望看到的。

又见中甲刹车,不冲超理由让足协脸红:中性名让我们望而止步(1)

但是很可惜,球迷就是球迷,不是俱乐部,所以当看到球队的发挥与以往相比失常的时候,颇为不解。但是从俱乐部方面考虑,其实他们是不希望冲超的。

中甲俱乐部为什么不冲超

花费巨大

国内足球的权威媒体《足球报》做过一个统计:经营一家中甲俱乐部的费用大概在8000万到1亿,但是经营一家中超俱乐部。费用大概在5亿左右。而这时正常的水平,里面不包括赢球奖,连胜奖,更不包括夺冠奖金或者保级时候的奖金。

而现在赛会制的联赛,无疑加大了这些开销。所以球队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也是中甲俱乐部不想冲超的原因。

又见中甲刹车,不冲超理由让足协脸红:中性名让我们望而止步(2)

重建费用大

还有一个问题是球迷们可能忽略的。

中超的球员收入高还是中甲的球员收入高?答案自然是中超球员。

中超的竞争激烈还是中甲竞争激烈?答案也是一目了然的。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按照以往的惯例,中甲球队冲超结束以后,就要对球员进行调整,而这个调整包括引进新援和提高工资两种。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又见中甲刹车,不冲超理由让足协脸红:中性名让我们望而止步(3)

引援就会超出足协规定,不引援就会一轮游

这可以说是摆在球队面前最大的障碍。

中甲球队冲超,需要进行大面积调整。要想适应中超,就得加大引援力度,包括外援和内援,而且还要让留下来的球员工资提高到中超水平。

这都是一笔投入。而且要想在中超立足,引援就要大。这样一来,就有超出足协过顶的限制投入的红线:

本来中甲球队适应中超就困难,而限制投入的红线使得冲超球队如此一来就雪上加霜:

冲,引援不敢大面积,这样到头来的结果就是,轰轰烈烈一年后,换得降级的结果,为了这一年,投入5个亿,相当于中甲5男的开支,是否值得?

又见中甲刹车,不冲超理由让足协脸红:中性名让我们望而止步(4)

而且即便是降级了,球队回到中甲,球队降薪,球员们能接受吗?外援怎么办?降薪他们接受不了,重新签约新外援,球队又得再麻烦一次,现在的中国职业联赛,能够吸引外援的层面越来越小了。

中性名是球队不堪重负原因

如果在以前,很多俱乐部为这一年也要拼命冲超,因为中超的影响力值得他们这样做。然而现在随着中性名的实施,很多俱乐部已经不想为了这一年而付出了。

为什么?因为中性名。

中性名的实施,使得很多俱乐部已经失去了投资足球的兴趣。因为中性名能够意味着球队智能投入,却得不到丝毫的回报。这就等于默默付出。试想谁会拿出5亿去默默付出,只是投钱却听不到响声呢?

又见中甲刹车,不冲超理由让足协脸红:中性名让我们望而止步(5)

集体刹车折射足协改革弊端

其实别说中甲球队不想冲超,即便是中超球队也想退出了。现在的职业联赛真的到了历史的低谷。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其实都是由足协单方面一意孤行造成的。

1.足协的改革不能一刀切

其实改革不是一纸规定,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咱们就以中超的青岛队为例,就是这个一刀切的明显的例子:

又见中甲刹车,不冲超理由让足协脸红:中性名让我们望而止步(6)

2019年青岛队冲超,正碰上足协的限薪,支撑了一年后,又碰到中性名。于是原来球队被相关机构牵线的赞助商,目前只有一家正常投资,从而造成球队高达5亿的缺口。这难道不是中性名的原因吗?

2.足协改革还应追求公正、公开

限薪、限制投入、中性名,既然改革。就要从开始就要一视同仁,而不是双标:

限薪限制了中超15队,却漏掉了奥斯卡;

限制投入到头来限制了投入大的球队,比如广州、河北、国安等,却让自己的球队如鱼得水;

又见中甲刹车,不冲超理由让足协脸红:中性名让我们望而止步(7)

中性名改革,改了除海港之外的所有球队,革了除海港队之外的职业俱乐部,让很多俱乐部的投资者失去了兴趣,却让海港成了唯一保住名字的球队。这是公正吗?

试问,这样的改革,还有哪家俱乐部愿意投身职业联赛呢?